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57|回复: 12

双向HFC网络的设计与调试

[复制链接]
syanj 发表于 2008-3-5 20: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严瑞军    在双向 HFC网络中,为保证上行信道的性能指标、顺利开展双向业务,除了选用高屏蔽性能的网络器材、严格工程施工规范外,网络的系统设计及上行信道的调试也非常重要。    一、上行信道载波/噪声比(C/N)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 (ITU)的相关标准,上行信道传输数据的误码率要求: BER≤10-9 。 在HFC上行信道中一般采用QPSK的调制方式,随着双向多功能业务的逐渐开展,为提高上行信道的传输效率,考虑到将来采用16QAM调制方式,其C/N门限为20dB,考虑到上行通道中的窄带干扰和冲击电磁波干扰的影响,上行信道的C/N如大于24~26dB,结合使用FEC,就可保证误码率优于10-9,从而满足可靠传输的要求。因此,结合DOCSIS标准上行RF信道,上行 C/N≥25dB。    在实际环境中,因5MHz~18MHZ存在着短波电台的窄带连续波干扰和各种工业电器、家用电器等的脉冲干扰,实际开展双向业务时5MHz~18MHz频段基本不用。参考有关规范标准,上行信道载噪比的确定,一般为:     5MHz~18MHz:C/N≥20dB     18MHZ~65MHZ: C/ N≥26dB    二、网络设计    在理解HFC网络时,一般认为光纤干线部分是星形的,同轴电缆部分是树形的。如果作为双向网络来理解,同轴电缆分配网基本上是总线形结构。     在有线电视分配网下行系统设计中,一般是保证下行最高频率点的下行路径损耗基本一致,如光节点输出电平为98dBμV, 用户电平设计为66dBpV,则从光节点至各用户端的下行路径损耗均为98-66=32dBμV。这样设计的网络对上行信号而言,因其最高频率仅为65MHz,各用户的上行信号由于经由的路径各不相同,从各用户端至光节点的上行路径损耗往往要相差几十dB,造成从各用户端至光节点的上行路径损耗严重不一致。这样的网络对双向业务的开展将是十分困难的,出现的情况是初期开通少数用户时容易,而用户增多后开通信号将非常困难。    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Modem)应用要求所有Cable Modem的信号必须以相同的信号电平到达前端。如果其电平差异过大,即使管理Cable Modem的 CMTS发出电平调整指令,试图使Cable Modem受控地调整输出电平,也难以使各用户电平上行到CMTS时一致,结果会出现某些用户上行信号C/N很低,而另一些用户上行信号产生过载失真。另外,如果噪声侵入的环境是均匀的,那么,在上行路径损耗较小的节点处的侵入噪声受到的衰减小,对上行通道的影响较大;而在上行路径损耗较大的节点处的侵入噪声受到的衰减大,对上行通道的影响则较小。因而整个上行通道各处的抗干扰能力处在一种不均衡的状态。    为保证各支路上行路径的总损耗近似相等,在网络设计时根据相关技术规范,要求从各用户端至光节点的上行路径损耗差值小于±5dB。按下行下行系统的设计原则确定放大器间距,按上行回传系统进行上行电平的设计。    1, 光节点及光缆干线的设计    对于光节点的覆盖户数,业内倾向于500户一个光节点为标准。但在现阶段根据住宅片区地理情况、网络投入情况和用户经济情况的不同,光节点的覆盖户数500~1500户左右较为适宜。对于用户经济条件好、知识层次高的住宅片区,片区规划时可将光节点所带的用户数设计得少一些;对于城郊地段可将光节点所带用户数设计得多一些。随着网络系统的发展,待时机成熟时,再按每个光节点500户的规模逐渐拆分。    对于用户数较多的小区,随着多功能业务的逐渐开展,可在光站内部选择安装两个(甚至四个)反向光发射模块,这样网络结构上行通道一分为二,不仅使上行汇聚噪声降低了一半,而且上行带宽也扩展了一倍。    2, 电缆干线的设计   (1)在网络的电缆干线设计时,尽量采用分配器作为分路器件,禁止使用分支损耗大于10dB的分支器,以保证各支路的上行路径损耗近似相等。   (2)网络路由尽量设计为多级星型传输结构,因为多级星型由中心到用户的分配过程正是由各用户上行逐级汇集的过程。只要保证了对称性,上行下行电平必然一致。   (3)对上行通道进行均衡。对于一些特殊的支干线,如果上行路径损耗相对过小,可以设计插入一个上行衰减器,以减小与其它支路的上行路径损耗的差异。    3, 用户分配网的设计   (1)采用集中分配方式。从理论上讲,楼道内采用集中分配的方式入户,既保证了各用户的下行路径损耗一致,又保证了各用户的上行路径损耗一致;同时减少了大量的电缆接头,降低了网络故障率,减少了干扰信号的侵入点,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做法。   (2)用户分配网的电缆线全部采用四屏蔽电缆不仅减少了上行噪声的侵入,而且可以防止空中干扰信号对系统的影响。   (3)在楼内分配系统,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电缆尽量采用铝管电缆,降低不同单元之间的上行路径损耗差。   (4)在楼内分配系统设置上行滤波器。    三、上行系统的调试    上行信号与下行信号不仅传输方式不同,更主要的是下行信号以传输模拟信号为主,上行信号则是以传输数字信号为主。因此,对上行通道的调试与下行通道的调试有不同的要求。    1,上行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必须确保用户电平的归一性,即从任一用户端发送同一频率的上行信号,通过上行回路传输至上行光接收机注入CMTS的信号功率应基本恒定。调试的顺序是从光节点向用户端逐级调试,直至系统末端。所以上行系统调试总的原则是:在上行光发射机激光器工作在最佳工作点和上行电缆放大器工作在基准电平的情况下,确保前端上行光接收机的输出电平保持恒定。    2,根据设备资料,确定上行先发射机的输入信号总功率。在下行模拟通道里,主要的性能指标是C/N、CTB、CSO。CTB、CSO产物虽然随着频道数的增多而急剧增加,但在数量上还是有限的,在频谱上是离散的,并且存在着一定的分布规律。而上行通道上的数字调制信号在频谱上是连续的,均匀分布的,有无数个载波,所以其非线性失真产物也有无数个,在频谱上是连续的,不象下行通道呈现典型的差拍群,而是看上去更象噪声,在频谱上和噪声叠加在一起,无法区分,引发的效果和噪声一样。    3, 上行通道的功率分配。由上行激光器的最佳工作点得出上行光发射机的输入信号总功率,并以此电平调整光链路。对于总的分配带宽,根据国家标准,上行频带为0~65MHz。但15MHz以下因各种干扰较大而基本不用,这样可用反向带宽50MHz,考虑到频带预留及移频等措施对噪声入侵的保护,留有20%的余量。这样计算功率分配时,总的反向带宽为40MHZ。    4, 上行电缆系统的调试。下行放大器调试的衰减片和均衡器一般是插在放大模块之前。而上行放大器的调试,衰减片和均衡器则应插在放大模块之后。因为对于下行放大器来讲,从放大器输入端到前一级放大器输出端的路径是唯一的;而对于反向放大器而言则是从放大器输出端到下一级放大器输入端的路径是唯一的,只有在放大器模块之后插入衰减片和均衡器才可以补偿该段电缆损耗和其它损耗。    上行电缆系统应使 CableModem等上行发射设备在拥有一定余量的情况下,工作在尽可能高的电平状态,以提高C/N。Cable Modem上行端口的输出信号根据公共防辐射安全规定(IE 60728-10/CDV),必须小于114dBμV,考虑上行信号电平受前端CMTS的管理而留有余地,一般设计在较高的用户电平Vin=105dBμV,以增加抗干扰能力。上行放大器输入端的基准电平是根据CM工作电平和经过最大路径损耗到达输人端时的电平而确定。最大路径损耗一般在最靠近用户放大器的用户分支口,该处的分路器件型号最大,因而上行损耗也最大。上行放大器的调试就是要保证上行放大器工作在基准电平的情况下,使各放大器的输出电平保持一致。    四、结论    有线电视HFC网络正处在升级改造的关键时期,在网络建设中,必须对网络设计、设备选型、网络施工、系统调试等环节严格把关,认真对待每一个工作步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的性能。(全文完)
 楼主| syanj 发表于 2008-3-5 20: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山市有线数字广播电视发展规划(1)

序    言
数字广播电视(DVB)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录制、播出到发射、传输、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数字电视的特征,从技术角度讲:数字电视图像和伴音质量高;容易实现与外部各种信息源的联接;可以在同一通道内实现不同业务以满足各种业务需求,使电视媒体从单一节目传输通道变成综合信息服务网络。从运营角度讲:数字电视运营更可操控;频道资源得到释放;方便开展多种业务形式,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数字广播电视可以通过三种通道来传输,即卫星、地面无线广播和有线电视网络。目前,我国采用的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输的有线数字广播电视(DVB-C),这是因为我国有线电视网发展相对成熟,覆盖率高;有线传输网络效率比较高;经改造后的有线网络具有双向传输的功能。
今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提出了大力发展有线数字广播电视,推动我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战略发展目标。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全国广电系统将掀起发展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的热潮。唐山作为经济比较发达的较大城市,应该在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的发展中跟上步伐,占有一席之地,以适应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
《唐山市有线数字广播电视发展规划》,依据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发展有线数字广播影视的政策规定和唐山市有线电视网络实际情况编制,作为我市今后发展数字广播电视的指导纲要。
 楼主| syanj 发表于 2008-3-5 20: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山市有线数字广播电视发展规划 (2)

第一章 总的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一、制定本规划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手段,发展付费广播影视节目等新业务,发展壮大我市的广播电视事业,加快推进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的进程,向广大观众和听众优质安全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保证党和国家政令畅通,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和文化需求。
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建立全市的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要坚持整体规划,立足现有,着眼未来,稳步发展的原则。
二、制定本规划的依据
1.国家广电总局《建立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的实施意见》(广发
技字 [2003]601号)。
2.国家广电总局《我国数字电视数字化过渡时间表》(广发技字                            [2003]440号)。
3.国家广电总局《关于组织编制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总体规划、技术方案、运行服务管理文件以及内容要求的通知》(广技科字[2003]50号)。
4.国家广电总局《有线数字电视暂行技术要求文件汇编》、《有线数字电视暂行技术要求文件汇编(续)》。
三、唐山市有线数字广播电视平台的定位
根据广电总局《全国有线数字广播影视业务发展总体规划》,有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新体系建立好四个平台,即:节目平台、传输平台、服务平台和监管平台。
1、节目平台:集成播出数字广播电视节目。主要任务是:在提供基本节目的同时,提供付费标准清晰度电视节目、高清晰度电视节目、交互电视节目和数据业务以及数字广播节目等。
2、传输平台:节目传输。主要任务是:根据节目平台中的业务委托调度线路,将节目送达预定地点。负责互联网上视音频服务、宽带业务、数据业务等增值业务的开发。
3、服务平台:直接面向最终用户提供接入服务。主要任务是:在有线电视分配网前端将各节目平台的数字节目与本地节目集成在一起,根据各节目SI信息,生成完整的服务信息和电子节目单,经过本地加密后送入分配网,按照用户订购单给用户机顶盒授权开通节目。向节目平台和监管平台提供相关用户管理信息,负责本地网技术维护、服务用户、管理用户、发展用户、开拓市场。
4、监管平台:协调、监管有线数字电视运营秩序。主要任务是:从服务平台获取用户各种数据,为参与有线数字电视运营的各方提供相关用户管理信息,监督有线数字电视码流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服务平台SMS与监管平台接口的规范性,监管各平台的运营范围。
唐山市所辖行政区域为6区8县(市),总人口700万人,总户数200多万户。目前全市有线电视用户约有50万户,主要集中在市区和各区县(市)城区。其中,市中心区(路南区、路北区)有线电视用户约28万户(包括企业网用户)。各区县级广电局所属网络约有用户22万户。
唐山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是拥有一定规模和用户数量的有线电视分配网的市级网络公司,能够集成中央和省节目平台的数字电视节目、卫星电视节目、本地节目,经过本地加密后送入有线电视分配网,授权用户在接收地通过数字机顶盒接收。所以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平台主体的定义,唐山有线数字电视平台应定位在服务平台。
 楼主| syanj 发表于 2008-3-5 20: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山市有线数字广播电视发展规划 (3)

四、唐山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
1、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
《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明确提出:到2005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3000万户,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停止摸拟广播电视的播出。
时间划分:分2005年、2008年、2010年、2015年四个阶段。
过渡计划:
第一阶段:到2005年,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以上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市和部分地(市)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第二阶段:到2008年,东部地区县以上城市、中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大部分县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少数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第三阶段:到2010年,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第四阶段:到2015年,西部地区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唐山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
唐山市属经济较发达的较大城市,应立足于2008年基本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过渡。
第一阶段:到2003年底之前,属于数字电视平台搭建和试播阶段,形成50套以上数字电视节目传输能力。
第二阶段:2004年-2005年,是数字节目与模拟节目“并行传输”阶段。从2004年开始,陆续分区片实现模拟电视节目向数字电视节目整体平移。增加数字节目的数量和业务种类,努力扩大数字电视用户覆盖。
第三阶段:2006年-2007年,强制推行数字化过渡。模拟节目逐渐减少至10套左右,只保证中央台1、2、4套和新闻频道节目,省台1套节目及本市自办节目的传输。促使用户使用数字电视系统。
第四阶段:到2008年,全市完成数字化过渡。停止模拟节目的传输,有线电视节目向数字化整体平移工作全部完成。
 楼主| syanj 发表于 2008-3-5 20: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山市有线数字广播电视发展规划 (4)

第二章 唐山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基本情况
唐山有线电视网分市县传输网和市区网两大部分,市县传输网于1998年开始建设,1999年开通,网络通达唐山8县6区,共铺设8芯光缆550公里,建立了IP over DNDM 和SDH两个传输平台。该网的建成使唐山有线网对上与省广电网接轨,对下与各县有线网贯通,为发展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市区网络始建于1993年,网络拓扑结构为电缆数据型网络,系统带宽550MHZ。自2000年7月开始,市区网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发展的要求正在逐步改造成HFC网。到2003年底,将基本完成市区网的改造。
一、市区网络建设基本情况
改造后的唐山市区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模式为光电混合网,即HFC网。网络拓扑结构为环星结构,一级光网采用1550nm环型结构,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实现模拟信号自愈,二级光网采用1310nm星型结构,每光节点覆盖用户小于500户,提高系统容量及性能指标。传输系统带宽选用750MHz,分配网络为1000MHz。传输设备均为直流-48V供电,电源互为备份,减少因停电造成信号中断,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所有技术参数的调整均为计算机操作,减少人为操作造成的误差,实现远程监控。
(1)一级光网
利用1550nm光传输技术建设分布式HFC骨干传输网。我市广电骨干网利用1550nm光传输技术,采用20芯光缆构成50多公里主干环网形成南北双环自愈环路。结合我市人口分布情况及城区改造规划和广电网的实际路由,唐山市区设一个总前端和8个分前端(Hub分站)。每个分前端覆盖近3万用户。前端的两台光发射机每台均为双输出,每个Hub分站都从环上取下两路信号,当主用光路出现故障或信号质量变坏时,射频转换模块将自动接通备份光路,保证信号不会中断。
一级环网由位于总前端的1550nm光发射机DVO701和EDFA光放大器DVO713、光缆和位于各HUB分站的光接收机DVO801及RF切换模块DVO101组成,它担负着主前端与各HUB分站之间各种信号、数据、信息的传输和通讯的重任,因此主环网性能的高效可靠是至关重要的。为此系统采用自愈环设计,主环路和备份环路之间能自动切换,即便遭到不可抗拒的破坏,系统也能安全运行。
在总前端使用两套1550nm光发射机DVO701和EDFA光放大器DVO713通过两路光纤同时向主环路和备用环路发送信号,互为热备份,只有在两套设备同时出现故障时前端才会使信号中断。
(2)二级光网
二级光网由安装在各HUB分站1310nm正向光发射机DVO902和在小区内的各光节点设备BXX和DXO902的以星形结构构成,来自一级环网RF切换模块DVO101的信号经1310nm正向光发射机DVO902,通过光分路器分配给各光节点,二级光网所需1310nm正向光发射机DVO902和光节点设备的数量由各HUB分站服务的用户数量来决定。
利用1310nm光传输技术建设分布式HFC接入网。1310nm光传输接入网由各Hub分站的1310nm正向光发射机和所在小区内的各光节点以星形结构构成。随着HFC网络的不断升级,光节点所覆盖的用户数越来越少,1个光节点覆盖250~500户。全市共设400个光节点,铺设光缆总长度3200芯公里。用户居住较密集的区域可建设无源分配网,接收机可直接带用户,或适当使用楼头放大器。居住稀疏的区域可去掉楼头放大器采用少量线路延长放大器。这种分配模式更适合双向业务的开展,考虑到模拟、数字电视和数据业务的双向应用,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光节点采用4芯光纤,正向接收1芯,反向发射1芯,备用2芯。
(3)同轴分配网
同轴分配网由光工作站、线路延长放大器和用户分配放大器组成,采用树型加星型结构。
在光工作站后只允许有一级RF放大器,每个光节点按500个用户考虑,进行双向改造。(示意图如下:)
光纤到小区模式光节点的典型的同轴分配网的拓扑结构图
用户分配网建设是网络建设的重点,它是HFC网络中最大的噪声源。为了有效克服分支、分配器件用量大给网络带来的噪声与故障率高的问题,网络改造采用了集中智能分配模式(集线器形式)。在前端建成相应的用户管理系统,可以直接控制每一用户终端。做到了专户专线、独立控制、便于集中管理,网络建设趋于标准化、规范化,同时改善了各用户端的相互隔离度,符合基本业务的发展需要。
二、市县环网建设基本情况
SDH是从深圳中兴公司购进的数据同步复用系统,总容量622M。该设备可从STM-4(622M)平滑升级至STM-16(2.5G),在最大限度节省投资的前提下实现扩容。该系统还可与各种等级的SDH传输网络互连互通,可提供面向电信、广电以及专网的解决方案。由于国家、省广电骨干网采用SDH传输技术,所以唐山广电SDH网的建成使全国广电SDH网在唐山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网络,同时也便于在各级网络与其它公网互连互通。
唐山SDH环网采用ZXSM-150/600/2500设备组建广电SDH 622M环。网络由两个环组成:其中唐山、滦县、迁安、迁西、遵化、玉田、丰润组成环一;唐山、开平、古治、滦南、乐亭、唐海、丰南组成环二。环网组网如下图所示。新区TM为挂接在丰润的155支路。环网中距离≥60Km的点之间采用1550波长,其余各点间采用1310波长。环网采用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网管中心设在唐山市局。
现利用SDH网采用MPEG-2技术,下传唐山1-4四套电视节目到各县区。
唐山SDH环网示意图 如图4所示



图4 唐山SDH环网示意图
 楼主| syanj 发表于 2008-3-5 20: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山市有线数字广播电视发展规划 (5)

三、唐山数字电视平台现状
目前唐山数字电视平台包括卫星数字电视传输系统、EPG(电子节目指南)、SMS(用户管理系统)和CA(条件接收)系统。该系统采用了中国电视产业联盟(简称中视联)的条件接收系统CA(CONDITION ACCESS)。
我市数字视频广播平台的构成图如下:

数字视频广播平台的构成图
我市数字视频广播平台具有如下特点:
1、基于我市有线电视光纤同轴混合网(HFC),DVB平台搭建方便;
2、符合DVB数据传输标准,与DVB-C节目系统相兼容,有统一的用户管理、条件接收系统、电子节目指南和用户界面;
3、充分实现了信道资源的有效利用,可在原有8MHZ频道上压缩传输6-8套数字电视节目,频道数量将大大增加;
4、首期实现单向数字视频广播,待有线网双向改造完成后条件成熟时,可平滑升级到互动式双向数字视频广播,实现全交互式应用;
5、观众无需更新电视机,只需增加DVB机顶盒或电脑卡,即可收看到类似DVD质量的视频画面,可收听高质量(类似杜比环绕效果)的立体声;
6、易于实现多视窗、画中画、画外画、静止画面等数字电视的功能。
7、用户使用简单、操作方便,用户终端采用硬件模块化、软件层次化设计,可灵活配置,可平滑在线升级。
8、通过条件接收系统的控制保障增值服务的收益,确保交纳费用的用户及时观看节目,滞交费用的用户无法接收节目,同时还可以向观众提供逐次收费和直接点播等特殊服务。
2003年1月唐山数字电视平台试播,现在传输20套数字电视节目,数字节目用户数1000多户。

第三章 总体规划的目标及进程时间表
根据规划原则以及我市的基本情况制定如下目标以及实现我市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进程时间表。
一、系统规模规划目标
1、2003年底在现有的数字电视平台基础上,完善数字电视平台系统,形成50套以上数字节目传输能力。包括中央和各省卫视节目44套,本省非上星节目和本市自办节目9套以及利用数字电视平台播出的NVOD节目。同时,包括CA系统、SMS系统、EPG系统、LODER系统,及相应的表单系统、播出系统、节目上传系统以及离线编码器等设备组成一个较完备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构成唐山有线数字广播电视平台。
2、从2004年开始,将数字节目与模拟节目“并行传输”,陆续分区片关闭模拟节目,逐步向数字化过渡,并将全部或部分数字电视节目利用SDH网络下传到全市各区县(市),使各区县实现数字电视的播出。
3、到2008年底以前继续增加数字电视节目到70-90套,继续完善各区县的数字电视的播出工作;并在保证原有数字电视广播的基础上建立部分分前端,回传通道的实现及实现标准视频点播子系统,开办多种扩展业务和增值业务,在电视上实现INTERNET浏览及收发电子邮件等功能的初步探索。同时停止模拟节目的传输,使有线电视节目全部数字化。
二、市场业务及用户规划发展目标
(一)        业务
1、        唐山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建成初期即具备播出50套以上的数字电视节目的能力。
2、        开办扩展业务和增值业务,增加“NVOD电视剧场”、“专题频道”、“股票系统大户室”、“信息广场”等业务。
(二)        用户
1、        到2003年底,发展用户3000户;
2、        到2004年底,发展用户12000户,将模拟节目与数字节目“并行传输”,陆续分区片关断模拟,逐步向数字化过渡;
3、        到2005年底,用户达到5万户。关断模拟,基本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传输;
4、        到2006年底,发展用户70000户;
5、        到2007年底,发展用户100000户;
6、        到2008年全面完成数字化改造,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50万户。部分高端用户初步实现在电视上进行INTERNET浏览及收发电子邮件等功能。
三、设备计划时间表
1、到2003年底,建立好支持10万用户的CA系统、SMS系统以及EPG系统、LODER系统、NVOD视频服务器系统、NVOD表单系统、NVOD播出系统、NVOD节目上传系统等子系统以及支持50套卫视节目和24个NVOD通道的卫星接收机、复用器、加扰器、QAM调制器、离线编码器等设备。
2、到2005年底之前,建立支持15万用户的CA系统(可建立双CA系统,实现同密播出)、SMS系统。同时购置用于改造现有32个模拟节目的卫星接收机、复用器、加扰器、QAM调制器和用于各区县SDH网络传输的适配器、QAM调制器等设备。
2、到2008年底之前,建立支持50万用户的CA系统、SMS系统。同时购置用于增加10-40个节目的卫星接收机、复用器、加扰器、QAM调制器和用于各区县SDH网络传输的适配器、QAM调制器等设备。
 楼主| syanj 发表于 2008-3-5 20: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山市有线数字广播电视发展规划 (6)

第四章 数字电视技术简介及系统构成框架
一、数字电视技术简介
有线数字电视平台由各节目平台制作的节目经重新复用、加扰、调制后经有线网的各级传输网到用户接入端的机顶盒或直接接到符合机顶盒要求的数字电视来收看数字电视节目。
1、节目源由中央节目平台及省级节目平台通过传输平台(卫星、SDH光缆干线网)传来中央级、各省级的数字电视节目和本省的省级电视节目、本地的电视节目加上本地NVOD的付费节目以及合法的境外卫星电视节目(国家规定的如酒店、涉外单位、外国专家等用户收看的节目)等组成。本地的电视节目通过编码器编成符合MPEG-II标准传输用的TS流,各种增值业务的节目也须通过编码器编成符合MPEG-II标准传输用的TS流。
2、节目源信号的处理。
复用是数字电视前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所有接收到的信号以多个ASI传输流的方式加到复用器的输入,你所需要的节目与不需要的节目可能是在一个TS传输流里面。首先将所需要的节目从传输流中提取,然后再将提取的所有节目建立一个新的TS传输流,再加上附加信息以便引导机顶盒的正常接收和解码。复用处理应该可以重新组织与更新他所取得节目的服务信息(SI)。在输入传输流处理之前,要检查与分析TS传输流误码率,并记录下来,加以纠正,以免继续传播到用户的机顶盒上去。同时对所有传输流的成分测量其比特率,从而保证既充分利用比特率,又不超过输出的最大比特率。复用的另一重要特点是,能让输出传输流自动跟随输入信号的诸多变化,及时地将这些变化反映到输出的传输流中去。复用可分为一般复用和统计复用。一般复用为各输入TS流比特率之和。而统计复用是对输入TS流进行分析,按需动态分配,输出TS流中各TS流占用的比特率是动态变化的,复用器是整个传输过程中关键的设备,它的功能直接影响各业务的开展及实现整个传输网络管理的功能。一个比较好的复用器,应具备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在实现正常的监控、报警、设置参数外,还要有一定的参数编辑及码流分析的功能。
加扰是根据CA条件接收系统对各个用户的权限进行分析计算,产生的ECM、EMM的信息通过加扰机对复用后的TS流进行加密处理,加扰的节目只有有权限的用户才可以收看,没有权限的用户不能收看。
有线数字电视(DVB-C)的调制方法一般采用正交幅度平衡调制(QAM),有以下优点:正交调制、幅度平衡、完全抑制载波、无非线性失真。
3、有条件接收系统(CAS)
CAS必须遵循《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3号令,1999年10月7日发布)和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法规。CAS必须支持“统一管理,分级授权”的多级CA机制,CAS必须支持DVB公共加扰算法和DVB公共接口(CI),支持ECM、EMM的插入,支持CA系统的要求在同一平台上实现Simulcrypt,必须能够支持2家以上的CA系统。
4、用户管理(SMS)
用户管理系统完成最终用户的开户、销户、计费、缴费、远程呼叫、服务授权、用户信息录入以及打印等功能,是数字电视业务运营不可缺少的管理系统。
综上所述,经过数字化的各种视音频节目的TS流通过ASI接口传送到复用/加扰器中,为了使CA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必须在复用/加扰器中预先完成各项初始设置,使CA系统通过标准接口与复用/加扰器建立好通讯连接,并建立相关的PMT、CAT表等。复用/加扰器开始加扰时,首先产生加扰控制字CW,并在使用CW加扰TS流之前,先将CW通过标准接口传送给ECMG,并等待ECMG返回ECM消息,此ECM消息已经将CW及有关节目属性信息以密文形式封装到数据包内,复用/加扰器接收到ECM包并通过SCS同步后,按照特定的时序关系将ECM插入到TS流当中,将CW传送给加扰模块,而加扰模块按照事先预定好的规则使用CW加扰相关的视音频节目。同时复用器还可将已经收到的EMM消息、SI信息插入到TS流中,并将复用好的包含ECM、EMM和SI的TS流通过ASI接口传送到调制器中,然后通过Cable传送到用户端,至此完成了前端的加扰控制工作。同时也将复用好的包含ECM、EMM和SI的TS流转换成适于SDH网络传输的信号,通过SDH网络传送到各县,各县从SDH网络解出信号后再调制,通过各县的HFC网络送到用户端。
二、唐山市数字电视系统构成框架图

图5  数字电视系统构成框架图
haha500 发表于 2008-3-5 23: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不是这样的吧,only一个老规划而已!
jacki_x 发表于 2008-3-6 10: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眼睛都看花了
猴哥555 发表于 2012-4-17 17: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syanj 发表于 2008-3-5 20:43
序    言
数字广播电视(DVB)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录制、播出到发射、传输、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 ...

:handshake
ltr 发表于 2012-4-17 17: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
秦双华 发表于 2012-5-13 07: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牧羊人 发表于 2012-5-3 22: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中广网讯(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12447号-10

GMT+8, 2024-6-20 19:02 , Processed in 0.02080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