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71|回复: 6

[资料]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 新桥镇有线电视网络图纸照相电子版

[复制链接]
lintkk 发表于 2023-4-19 15: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ntkk 于 2023-11-27 18:57 编辑

      不久前,1999-2000年由我设计绘制的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新桥镇有线电视系统图纸》交给我收藏了。这是当地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率先实行“先设计网络图纸,然后严格按图施工”的第一本设计图集,既简明扼要,又包罗万象,网络中的电缆、放大器、分支分配器设置地点及规格型号都有明确标示,连施工中需要的所有器材及数量都尽数给出。还有个突出的优点是,无论初装入户率如何低,以后不断穿插安装用户、不断增高入户率,入户信号的电平和质量指标都保持不变,网络图纸也不需要做丝毫改动;只要房屋不拆迁,图纸可以一直用下去。我觉得这“第一本图集”很有收藏价值,已经于2023年4月21日捐赠给路桥档案馆永久收藏。
      为了方便在职员工今后使用网络图纸,我将它做成照相电子版,分发到员工的手机里收藏、运用。今发在这里,供有兴趣的同仁参考。
     这本设计图纸中,每个村居都有三张图纸:钢绞线布放图、电缆和放大器布设图、用户分配图。用户分配,实行“葡萄结果状模式化分配”,设计计算简易、留下的穿插发展用户余量充分(可达100%)。具体做法见本帖附件,或者有线模拟电视基础知识新编  第五章 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几点经验 http://www.ccbn.com.cn/thread-92380-1-1.html

0.3.jpg
01.jpg
02.jpg
05.jpg
06.jpg
07.jpg

0.2 新桥镇有线电视网络图纸.pdf

33.09 MB, 下载次数: 27, 下载积分: 积分 -1

适合当地农村有线电视远距离分配的一种模式——葡萄结果状模式化分配方式.doc

464.5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积分: 积分 -1

海阔天空2010 发表于 2023-5-4 10: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点赞点赞
若冰 发表于 2023-7-20 08: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个好东西
 楼主| lintkk 发表于 2023-8-31 10: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tkk 于 2024-1-21 18:42 编辑

适合当地农村有线电视远距离分配的一种模式
——葡萄结果状模式化分配方式
林挺逵  2000年
      影响乡镇农村有线电视系统质量指标的根本性原因,是没有实施规范化建设,即没有实行“先设计、后按设计图纸施工”的规范化建设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历史原因,第二是技术上的困难。由于农村有线电视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那时大家都在摸索阶段,没有“规范”可循,有线电视建设只能由安装工人现场处置,结果这样的建设办法一直沿续下来形成了习惯,而且相当普遍。另外,有线电视的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指标设计,但这项设计技术理论比较深奥,一般工程人员难以掌握。所以乡镇有线电视的建设很少有人去做这项设计,有的地方即使做了,也只是参照人家的样子,主观机械地去给前端,光缆、电缆部份分割推派指标占用百分比,至于这些指标分配下去够用不够用、具体执行得如何,很少有人(能)再去验算考查;第二是分配网络设计,通过设计落实指标设计所定的放大器工作参数和保证用户电平达标。但书本上的分配网络设计方法是专家们在大城市中制订出适合城市居民住宅大楼设计方法,如果将这种设计方法用到乡镇农村,设计十分浩繁,图纸张数极多。还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农村有线电视初装入户率低,通常在百分之五十左右,甚至低至百分之二、三十,而且直到放电缆之际,还不知道具体哪些户要安装有线电视,这给分配网络设计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即使勉强设计出来,今后不断穿插发展用户又要不断修改图纸,使图纸变得面目全非,同时又会因不断穿插用户而导致用户电平逐步降低。所以有线电视不设计就施工的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影响建设质量,甚至造成建成三、五年之后就面临更新改造的严重后果。

      根据以上实际情况,我认识到要在当地乡镇农村实施有线电视规范化建设,除了思想上要重视以外,还必须解决两大实际技术难题,第一是要寻求出一种能够将有线电视的设计指标落实到每一个有源器件的设计方法,而且要简易、直观使一般工程人员拿得起、用得上笔者为此设计出“有线电视指标占用系数分析法”,发表在《中国有线电视》1999年4期;第二是设计出一种适合当地乡镇农村使用的简单有效的用户分配网络设计方法,并要解决初装入户率低,今后穿插发展用户导致用户电平降低、质量劣化的问题。因此,我集中精力解决两大技术难点,继提出用于指标设计的“K法”以后,又根据当地农民在机耕路边建“大寨式”房屋和半边街状布局,设计出“适合农村有线电视远距离分配的一种模式——葡萄结果状模式化分配方式”,其基本原理如下。

       以一幢屋(10间)为基本设计单元,在用户分配主线MN靠近第3间的地方设1分支器1Z1(见附图),取出80 dB电平的信号(系统最高频率频道的电平,下同。如果要提高入户电平,此电平应相应提高)送给设在第3间、分支损耗固定为14dB的用户分支器ZA,ZA的分支数根据第1间至第5间房屋中要求安装有线电视的用户个数(通常最多只有4户人家,选用Z114至Z414)而定,以后可已随着用户数的增减而更换,这样,无论用户数是几个,用户的入口电平都是66dB。ZA的主路出口(OUT)信号用电缆送到设在第8间、分支损耗固定为10dB的入户分支器,其出口(OUT)接带锁头的75Ω负载电阻(当本组总用户数超过8个时也可接二分配器)。虽然ZB所带用户电平不会随ZB所带用户数的增减而变化,但会随着ZA用户的多少而改变。因为ZA的分支数越多,其插入损耗越大,ZB的输入电平和分支输出电平越低,当ZA用Z114时,插入损耗为2dB,加上ZA至ZB间线损2dB,那么ZB的入口电平为76dB,分支入户电平为66dB;当ZA用Z414时,插损增至4.0dB,ZB入口电平降至74dB,分支入户电平为64dB。可见,电视入户率从20%上升到100%时,用户入口电平变化的量仅仅是2dB, 电平值为65±1 dB(系统最高频率频道的电平)。

      分支损耗为10dB的用户分支器ZB,分支出口数根据第6间至第10间房屋中要求安装有线电视的用户数而定(选用Z110至Z410),ZB主路输出口(OUT)接75Ω负载电阻。当然也可以把分支器1Z和ZA、ZB一起放在屋幢的中间位置,使ZA、ZB成为可变输出口数的“集线器”。但又不宜用固定满载输出口数的“集线器”来取代,否则,空置出口易被盗接,而且又不易发现和准确判定是否有盗接; 安装成本也会大幅度增加。
      如果5间左右的两幢楼相邻,把它们当作一幢10间左右的屋幢按前法处理;如果是单独的5间左右的幢楼,可在用户分配主线上用1分支器分出75 dB信号,然后用分支损耗固定为10dB的ZB分支器分支信号入户。

      这样,用户分配网络的设计,仅仅只须计算用户分配主线M---N上几个1分支器(1Z1 、1Z2、1Z3等)的型号,不需计算入户分支器的型号,也不须事先知道哪些农户要安装有线电视,以后增加用户也不需计算分支器的型号、只要换上输出口增多而分支损耗相同的分支器就行了(如安装当初是2个用户,用的是Z214,现增加一个用户,则改用Z314去替换)。具有设计简单、安装方便、质量优良和留下穿插发展用户余地充足的突出优点。无论初装入户率为百分之几,将来穿插发展到百分之百,用户电平指标和图像质量指标都没有变化,设计图纸也无需作任何改动(所以当时的设计图纸可以一直使用至今!),而且在设计时根本不需要预先知道那些户当时要安装有线电视,使设计和管理都大大简化了。不仅效益显著,而且简单易学,在当地迅速得到普及推广,成为设计和施工规范。

       笔者总结此经验发表的论文《适合农村有线电视远距离分配的一种模式——葡萄结果状模式化分配方式》,发表在.《中国有线电视》2000年13期
葡萄结果状模数化用户分配设计原理图.jpg
1999年新桥安装(80年代后期所建房屋).jpg
1999年新桥安装(90年代中后期所建房屋).jpg
1999年新桥安装(80年代后期建的房屋).jpg
computerite 发表于 2024-11-29 08: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也太老了,现在已经FTTH了吧
 楼主| lintkk 发表于 2024-12-3 12: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tkk 于 2025-1-10 19:52 编辑
computerite 发表于 2024-11-29 08:41
这个也太老了,现在已经FTTH了吧

    是太老了。尤其是对于已经实现FTTH的地方来说。

     不过, 这里讲的是20多年前的历史事件。是农村有线电视建设,从无设计图纸安装到“先设计图纸,然后按图施工”的革命性变革事件!
     这本图纸,是当地农村有线电视建设实行“先设计图纸、然后按图纸施工”留下的第一本设计图纸!在全国农村能算第几本?要请大家一起搜集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得出结论,也有可能是第一本。
     

      这种做法的所达到的显著效果是“无论初装入户率如何低,最后发展到百分之百入户率”,入户信号电平和质量指标都保持不变、不会降低,图纸也无需丝毫更改;从网络建成,一直到向数字电视平移转换,网络都不需要改造,即使用EOC方式实行双向传输,也只需增设光节点减少干线放大器,电缆分配网络也不需改造,一直运行至今;实现农村有线电视分配网络建设“一步到位”,免去了一而再的“更新改造”,其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请这位朋友了解一下,您那边农村20多年前建设有线电视网络的时候,有没有实行“先设计网络图纸、然后按图施工”?有设计图纸图集吗?最初建成的农村网络,到实现向数字电视的平移转换,中间有没有经过“更新改造”?经过几次改造?
     
     笔者这里还没有搞FTTH,还是EOC,比当初只增设了一些光节点、替换部分干线放大器,电缆分配网络基本照旧,这图纸的电子版现在照样存在外线工的手机里,还要用到呢。




 楼主| lintkk 发表于 2024-12-4 07: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tkk 于 2025-1-9 20:53 编辑

       书本上和刊物文章里,有线电视分配网络的设计,都是针对城市居民住宅大楼做出来的,三层楼、六层楼、十二层楼……都有,几乎千篇一律,施工人员一看就懂,一做就会。在这些地方施工,分配电缆拉到楼顶就终止了,不会再拉到远处而造成用户电平不足的问题,也不会因穿插发展用户而导致用户电平降低,属于“电缆延伸有限型近距离分配网”,有没有详细的施工图纸是无所谓的。就有专家在《中国有线电视》杂志上发表的技术讲座中说:“用户分配的施工,一般不画出施工图,都是由有线电视台的施工工程人员现场边观测边入户”(丁炜:《有线电视技术讲座4》刊于《中国有线电视》2000年14期P73)。所以分配网络无设计图纸施工是很普遍的事情,甚至成为常态。
     
       我们这里早期的试点工程,由于没有设计图纸施工,边远用户的入户信号电平难以保证,加上入户率低,以后穿插发展用户又导致后面用户信号电平降低,没有几年就有了更新改造的压力,还引起管理收费很困难,教训十分深刻。大家迫切希望找到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图纸的设计方法,实行“先设计图纸、再按图施工”。
      
       由于书本上找不到农村网络图纸的设计方法,我们几位乡镇广电站的站长,1997年到1998年,曾两次组团走遍浙江省南北几十个乡镇广电站取经学习,发现他们那里根本就没有有线电视网络图纸,更谈不上“先设计图纸、后按图施工”。只好自己研究开发,终于在1999年年初发明了“葡萄结果状模式化分配”,彻底解决当地农村有线电视设计的难题,使农村有线电视实行“先设计图纸、然后按图施工”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实现农村有线电视分配网络建设“一步到位”,一旦建成就可一直运行到实现数字电视平移转换(当地在2011年实现数字电视平移转换),免去了一而再的“更新改造”,其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这里发表的图纸图集,就是当地第一本农村有线电视设计图纸图集。

图片1.png
16年前后情况.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中广网讯(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service@ccbn.com.cn 京ICP备16012447号-10

GMT+8, 2025-1-22 19:36 , Processed in 0.02302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