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35|回复: 3

三网融合或迎来重大变局?

[复制链接]
福建金钱猫 发表于 2012-10-15 09: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福建金钱猫 于 2012-10-15 09:52 编辑

  三网融合在本周“大”动作不断,继天威视讯公告获得工信部互联网业务许可之后,广电总局向包括中国电信在内三大电信运营商颁发《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这两个事件一时被解读为双方业务渗透信号,三网融合真的靠这些政策能迎来大转机?

有线向电信业务渗透

  2012年10月10日,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同意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基于有线电视网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国内IP电话业务的批复》,同意公司在深圳市开展基于有线电视网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国内IP电话业务。

  而在几日前,同为上市公司的电广传媒公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募资不超过53亿元,用于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和偿还银行贷款。公司称,虽然目前湖南有线双向网络覆盖客户接近300万户,但实际接入客户规模仅50万户,无法完全满足日益丰富的增值业务、互联网业务和多媒体通信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手笔投资将推动公司向全业务信息服务商转型的举措,电广传媒还透露公司即将取得电信相关业务开展资质。

  以上信息表明,有线电视运营商获得了可以依托有线电视网络展开宽带、VOIP等业务的资质许可。特别有消息称“国网”(其很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作为有线电视主体申请“双向进入”的业务牌照)可能在十八大之前挂牌,更是使人感觉有线电视运营商在不远的时间即可大规模进入宽带、语音等业务领域。

  电信相关业务牌照果真是守得月开见月明吗?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就宽带业务而言,天威视讯、陕西广电网络、东方有线、歌华有线等很多地方有线运营商早就开展。实际运营情况表明,在北京、深圳、上海等电信宽带提速力度比较大的地区,当地有线运营商的宽带业务面临巨大压力,用户层次进一步下降。因此,有线运营商在宽带业务上的障碍还在于互联互通、结算结算、互联网出口、IDC等方面,牌照倒在其次。当然,有比无好,但不可寄予过高希望。

  就VOIP业务而言,对于有线运营商确实是一块全新的业务机会。但是通信业的大背景是,固话业务正在快速向移动语音业务转移,而有线运营商缺乏移动网络资源。因此,VOIP牌照作为一个单项业务,很难为有线运营商带来实际营收,更多是与视频、宽带业务配合,带动有线运营商的业务规划设计与创新(比如多业务捆绑销售、家庭视频通话、商用视频通话等),这考验的是运营商的运营能力。何况,拿到VOIP牌照之后,还需要协调号码资源问题,以及与电信、联通、移动的结算系统对接问题,这两个问题何时能够解决,依然不容乐观。另外,据悉本次VOIP及互联网增值业务牌照仅发给了第一批12个试点,这使得即便能够开展VOIP业务,所覆盖的用户量依然有限;而互联网增值业务牌照是否包含IDC业务,还不得而知。

  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按照国务院三网融合相关规划,2012年年底是我国三网融合第一阶段试点总结节点,而有线运营商迟迟未能获得进入电信业务的相关牌照,此批向天威视讯等发放的牌照也有此方面的考虑。毕竟三网融合好歹也有3年的年头了,对各方面都需要有一个交待。

  对于最近有线运营商获得电信业务资质,切不可过多解读。有业务牌照当然是好事,但是业务牌照只是获得了进入相关业务领域的资格,如何获得用户认可则需要有线运营商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运营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总之,虽然没有牌照是万万不能的,但牌照也不是万能的。

电信向视频业务渗透

  2012年10月12日消息,根据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统一部署,作为试点标志性工作之一,近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正式发文批复同意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关于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IPTV传输服务和手机电视分发服务等3项业务的申请,同时向集团公司颁发了《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这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可以依托电信网络展开互联网视听业务。

  与之映衬的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相继于8月份、9月份启动了新一轮IPTV机顶盒终端的招标工作,总量为620万台。中国电信2012年IPTV终端设备采购量为486.4万台,其中智能IPTV机顶盒7.4万台、高清IPTV机顶盒125万台以及标清IPTV机顶盒354万台,智能机顶盒集采尚属首次。中国联通集采的IPTV机顶盒总量为133.6万台,其中标清为67.7万台,高清为65.9台,参与集采产品必须符合联通的相关规范。

  转回到广电总局向电信运营商发放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IPTV传输服务、手机电视分发服务3大业务许可证,实际上后两项业务许可证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IPTV传输本身就是电信运营商在干的事情,但总局在43号文提出了“传输牌照申请”这一要求,这也算是一个程序文件。至于手机电视分发服务许可证,3大运营商早就实现了与手机牌照商的合作开展手机电视业务,用户数以亿计,这一许可证实在没有什么意义。

  倒是《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对电信运营商具有一些价值,因为其可以基于此可以开展网络视频业务,实际上电信的TV189、联通极速专区等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拿到牌照将更利于其开展相关业务,特别是与电信运营商的OTT业务结合,能够发挥更大价值。但是联想到《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已经发放600多张,其中包括很多民营公司,电信运营商这一牌照的价值又要打些折扣。

  因此,广电总局向电信运营商发放这3张牌照的意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也许电信运营商自己都没有当太大一回事,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事实上,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对发展视听业务有着自身考虑。对于IPTV而言,只有当其用户达到有线的1/3时,其才具有媒介影响力,以2亿有线用户为参考点,IPTV用户需要发展7000万左右用户(即使考虑到争夺一部分有线用户,至少也需要5000万以上用户)才能成为重要媒介,按照IPTV现有发展速度,还需要3-5年时间,而如果从视频QOS、视频传输质量等方面考量,这一时间点可能还要推迟2-3年。再考虑到IPTV牌照制下电信运营商的管道化特征,因此电信运营商在初期阶段将IPTV更多是作为宽带填充型产品来带动用户端的宽带升级,其次再慢慢将其作为独立业务发展。

OTT是共同关注点

  OTT的出现给了电信运营商在视听业务上更灵活的业务部署策略,这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纷纷上马OTT试点业务可以看出。因为OTT的出现使视频各方参与者都能够“直连”用户,这弱化了IPTV乃至互联网电视牌照的作用,电信运营商得到了主导产业链的机会,这在IPTV时代很难出现。虽然OTT使电信运营商也面临被“管道化”风险,但是其可以通过自身的平台化避免。换句话说,即使是管道,也要成为智能化管道。

  而有线运营商同样对OTT给予了极大关注,原因在于传统单向广播网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需要引入互联网元素。有线与OTT结合后,借道自身的双向网、电信/联通的宽带网络,可以迅速扩充互动内容和增值业务,打破中间件带来的业务进入门槛,在下一阶段甚至可以通过OTT发展非有线用户。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结合从内容安全角度来说是可管可控的,符合监管要求。

  不可回避的是,政策会在三网融合的某些关键节点上发挥关键作用,但如果三网融合的整个进程都寄希望于政策去推动而忽视市场的力量,本身说明三网融合其实是个“失败之作”。当政策在某个节点完成其“催化剂”使命后,更多还是需要依靠市场参与者的力量去推动。

  也许有一天我们发现正是草根的OTT在推动三网融合大变局时,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这正是市场的力量!

                                                                                (来源:中广互联)
ltdengzd 发表于 2012-10-15 11: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D..........................................................lihai
linqq 发表于 2012-10-15 15: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lol:victory:加油,加油
张龙 发表于 2012-10-18 22: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有戚戚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中广网讯(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12447号-10

GMT+8, 2024-4-28 01:22 , Processed in 0.02168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