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93|回复: 15

有线电视网络技术

[复制链接]
HT-BEYOND 发表于 2007-3-8 11: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6-03-03 13:36:00 ]    作者:王宗仁   

摘要:本文综合介绍了北京有线电视网络目前实施的系统组成,特别是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络-HFC 款待接入网的拓扑结构,及双向传输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线电视网络 同轴电缆混合网络 HFC 双向传输  
  
l 有线电视系统技术发展的阶段性
  中国有线电视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今天,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广播电视领域一支新兴产业。中国有线电视技术从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到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系统技术水平发展很快。从VHF频段、全频道共用天线系统到750MHz、860MHz有线电视城域网系统,从同轴电缆传输到光缆、电缆、MMDS等多种传输技术的混合应用,从只传输模拟信号到模拟、数字信号的混合传输,从单向广播网到双向交互网络。同时,先进的数据传输设备、数字传输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有线电视系统中的成功运用,中国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日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今天已经确立了它在国家信息化结构框架“三网一平台”的基础网络地位。有线电视技术先进,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历程,总体上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小型共用天线系统、大型共用天线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
1.1小型共用天线系统阶段(1975—1985年)
1、生长的自发性
2、经费的自筹性
3、企业的主动性
4、系统的分散性
5、节目源的局限性
1.2大型共用天线系统阶段(1985—1995年)
1.3有线电视系统阶段(1996-现在)
  有线电视系统的发展阶段。充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因地制宜地采用光纤、电缆、MMDS微波等传输技术,在省、市、县各行政区域范围内建设有线电视网。目前.正朝着大容量、数字化、双向多功能等方向发展。
  经过几年的网络实践,一个以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为主的A平台和一个以传输数据为主的B平台已经取得成功。既保证了千家万户收看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又为数据通信和各种信息的传输提供高速率、大容量、低资费、安全可靠的传输手段。
  目前,我国大多数省市己开通采用数字技术的光缆干线,实现了全省、全市范围内的联网。同时,全国骨干网采用先进的数字传输技术,为开展数字、数据传输业务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平台。我国有线电视进人了实现数字化、交互式高速多媒体信息网的实验阶段。
2 有线电视系统性能指标及相关标准
2.1基本概念
1、有线电视Cable televition(CATV):用射频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
2、付费电视Pay-TV:采用加、解扰技术,用户需额外付费方可收看的电视节目。
3、双向有线电视Two-way:具有上、下行传输的有线电视系统
4、前端Bead end:在有线电视系统中,用以处理需要传输的由天线接收的各种无线信号和自办节目信号的设备。
5、分前端hub headend:系统辅助前端,通常设置在服务区中心。其向下传输模拟和数字电视信号,同时接收源于服务区内所有用户上行传输的信号。
6、干线系统Trunk feeder system:在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中,用于各类前端之间或前端与各分配点或各光节点之间传输信号的链路。
7、光链路optical link:利用光纤通信技术传输声音、图像和数据信号的链路。一般由光发送机(电/光转换器)、光纤、光接收机(光/电转换器)及其它必需的光器件(如光放大器、光连接器、光分路器和光衰减器等)组成。
8、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qhybrid fibercoaxial以光纤为干线、同轴电缆为分配网的接入网。
9、光节点fiber node:为HFC网络中完成光、电或电、光转换的节点,以光纤与前端(分前端)相连,以同轴电缆与分配网络相连。
10、下行传输通道downstream transmiwssion path:HFC网络的一部分,其信号在下行方向从前端或任何其它中心节点分配到用户的网络部分。
11、上行传输通道upstream transmissionpath:HFC网络的一部分,其信号在上行方向从连接到网络的用户到前端或任何其它中心节点的网络部分。
12、系统输出口System outlet:连通用户线和接收机引入线的接口装置。
13、双向用户端口two-way subscrider port:用户室内的可向下传输信号和向上传输信号的双工接入端口。
2.2性能定义
1、图象载波电平:在75Q终端上调制包络峰处(同步头)的图像载波电压的有效值,以dBuv表示。
2、伴音载波电平:在75欧姆终端上无调制声音载波电压的有效值,以dBuv表示。
3、载噪比(c/N):图像载波电平有效值与规定带宽内系统噪声电平均方根值之比,用dB表示。
4、交扰调制比(CM):在系统指定点,指定载波上有用调制信号峰一峰值对交扰调制成分峰一峰值之比,用dB表示。
5、载波互调比:在系统指定点,载波电平对规定的互调产物的电平之比,用dB表示。
6、载波复合二次差拍比(C/CSO):在系统指定点,图像载波电平与在带内成簇集聚的二次差拍产物的复合电平之比,用dB表示。
7、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C/CTB):在系统指定点,图像载波电平与围绕在图像载波中心附近群集的复合三次差拍产物的峰值电平之比(多簇产物时应取叠加功率),用dB表示。
8、交流声调制比(HM):基准调制与峰一峰值交流声调制之比,用dB表示。
9相互隔离:在待测系统的频率范围内,任意频率上系统某个输出口与另一个输出口之间的衰减,对任何特定的设施,总是取其频率范围内所测得的最差值做为相互隔离,用dB表示。
10、色度/亮度时延差:电视信号中色度和亮度分量通过被测系统之后,它们的延时不等称为色度/亮度时延差,用m表示。
11、回波值:在规定测试条件下,测得的系统中由于反射而产生的滞后于原信号并与原信号内容相同的干扰信号的值。
12、上行汇集噪声:源自于用户端、电缆和无源传输设备引入的干扰,以及光纤和有源设备自身产生的噪声在前端或分前端汇集形成的噪声。
13、上行最大过载电平:保证链路中上行光发射机和放大器不造成严重过载失真条件下,在用户端可以注入的最大上行电平值。
14、上行通道群延时:在规定频段内不同频率信号从用户端到前端接收端产生的传输时间差。
15、上行通道传输延时:信号从最远路由用户端至双向通信设备上行射频接收端传输的总延时。
16、窄带数据频段:适应于传输窄带低速数据的信道频段
17、宽带数据频段:适应于传输宽带高速数据的信道频段
18、通道串扰抑制比:在双向系统运营时,上行信号(满负载时)对下行电视信号产生干扰导致传输技术指标劣化。下行图象载频电平与因此产生的寄生产物电平的比值。
19、上行通道的载波/汇集噪声比(C/N):用于在规定上行测量信号源电平值为标称值条件下,对上行物理通道作广义性的传输质量判别。C/N=上行信号电平(双向通信设备上行射频接收端口)一上行汇集噪声电平(双向通信设备上行射频接收端口)
20、用户端口保护隔离能力:当某用户端引入强干扰时,可能导致某信号频段(信道)停止服务。系统对其引入干扰抑制的分贝值。
21、用户电视端口噪声抑制能力:在同一用户室内,规定其用户电视端口(或电视传输物理通道)相对于该用户的双向数据端口(或数据物理通道)对上行传输公共通道具有的抑制(隔离)能力。
22、上行电平:上行信号功率(P1)与基准功率(P0)比的分贝值,即101gPl/P0。通常用dBuv表示。以在75欧姆负载电阻上产生luv电压的功率(0.0133uuW)为基准。
23、上行传输增益:在双向用户端口注入电平为A1的信号,经过上行传输通道,在前端或分前端双向通信设备上行射频接收端口处测量到的电平为A2,上行传输增益G=A2-A1以dB值表示。
2.3系统性能指标
1、下行传输系统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1)系统输出口电平(dBuv)60-80
(2)载噪比(dB)≥43(B=5.75MHz)
(3)载波互调比(dB)
≥57(对电视频道的单频干扰)
≥54(电视频道内单频互调干扰)
(4)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dB)≥54
(5)载波复合二次差拍比(dB)≥54
(6)交扰调制比(dB)≥46+10Lg(N一1)(N为电视频道数)
(7)载波交流声比(%)≤3
(8)色亮度时延差(ns)100
(9)回波值(%)≤7
(10)微分增益(%)≤10
(11)微分相位(度)≤10
(12)系统输出口相互隔离度(dB)330(VHF)≥22(其它)
(13)特性阻抗75欧姆
2、上行传输通道主要技术要求:
(1)特性阻抗75欧姆
(2)频率范围(MHz)5-65(基本信道)
(3)标称上行端口输人电平(dB,V)100(设计标称值)
(4)上行传输路由增益差(dB)≤10(任意用户端口上行)
(5)上行通道频率响应(dB)≤10 9.4—61.8MHz)≤1.5(32MHz范围内)
(6)上行最大过载电平(dBuv)≥112(三路载波输人,当二次或三次非线性产物为-40dBc时测量)
(7)载波/汇集噪声比(dB)≥20(Ra波段) ≥26(Rb、Rc波段)
(电磁环境最恶劣时间段测量,一般为18点--22点,注入上行载波电平为l00dBuv,波段划分见附表)
(8)上行通道传输延时(us)≤800
(9)回波值(%)≤10
(10)上行通道群延时(回≤30(任意3.2MHz范围内)
(11)信号交流声调制比㈤≤7
(12)用户电视端口噪声抑制能力㈣≥40
(13)通道串扰抑制比(dB)≥54
附表:上行传输通道波段划分
波段
频率范围(MHz)
业务内容
传输媒质条件
Ra
5.0-20.2
上行窄带数据业务、网络管理(上行)
共缆
Rb
20.2—58_6
上行竟带数据业务
共缆
Rc
58.6-65.0
上行窄带数据业务、网络管理(上行)
共缆

2.4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1、GB/T6510-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2、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3、GY/T121-1995<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
4、GY/T131-1997<有线电视网中光链路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5、GY/T132-1998<多路微波分配系统技术要求>
6、GY/T180-2001<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
7、GY/T135-1998《有线电视系统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8、GY/T130-1998<有线电视用光缆入网技术条件>
9、GB/T11318-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
10、GB50200-19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1、GBJ42-81<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12、GBJ79-85<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13、GB57-8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14、GBJl20-88<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
15、GB7393-87<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输出口基本尺寸》
16、SJ2708-86<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图形符号》
3 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
  有线电视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前端系统、传输系统和电缆分配系统。
3.1前端
  位于信号源和传输系统之间,对传输信号进行各种技术处理的设备组合。它是系统信号处理的中枢。前端设备的性能,对整个系统的信号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2传输系统
  对于超大型或大型CATV系统而言,传输系统指远距离传输的超干线或干线。它位于前端系统和电缆分配系统之间。对于干线系统的技术要求是将前端信号传送到各个干线分配点所连接的电缆分配系统。同时必须达到载噪比和非线性失真指标要求。传输系统一般分别采用电缆、光纤或微波多路MMDS三种方式。
3.3电缆分配系统
  位于传输系统和用户终端设备之间,把前端经干线系统传输的信号进行放大和分配。将信号均匀地分配给各用户,并使各用户终端得到规定的电平。同时,各用户终端之间具有良好的相互隔离作用互不干扰。对于双向有线电视系统还必须符合反向回传通道的技术要求。
4 有线电视系统传输技术
4.1电缆传输技术
1,电缆传输系统的构成
  电缆传输系统采用同轴电缆做传输线,构成CATV网的干线或超干线。电缆传输系统主要由同轴电缆和干线放大器间隔配置、级连构成,附属设备有过电型分支器、分配器,用于干线分路。供电器和电源插入器用于干线放大器的电缆芯线供电。
电缆传输干线示意图
2,电缆的传输特性及其补偿
(1)同轴电缆的结构:
同轴电缆由内导体、外导体和中间的绝缘介质组成。常用的有:藕芯型、封闭竹节型和物理发泡型。
(2)同轴电缆的传输特性:
A、特性阻抗:75欧姆
B、衰减特性:高频衰减大于低频衰减。细芯径电缆衰减大于粗芯径电缆衰减。衰减与电缆长度成正比。
C、温度特性:随温度的升高,电缆的衰减量增大。一般电缆的温度系数约为0.2%/度。
D、屏蔽特性:优质的电缆外导体有良好的屏蔽作用,传输信号不受外界干扰,也不会向外幅射、干扰其它信号。同轴电缆的屏蔽特性用屏蔽衰减表示,单位为dB。
E、机械特性:包括抗弯曲性能、防潮抗腐蚀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3)电缆传输特性的均衡和补偿:
  由于同轴电缆的衰减与电缆的长度成正比,干线要远距离传输,必须对电缆的传输特性进行补偿。干线放大器用来补偿电缆对信号电平的衰减,均衡电缆的频率特性和温度特性。干线放大器使用特性相同的放大器,各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电平值相同。采用“单位增益法”设计。
3,对远距离传输的限制
  同轴电缆传输系统采用干线放大器级联的方法实现对电视信号的远距离传输,传输距离越远,需要放大器的级连N越大,系统指标下降越多。
随着区域性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发展,干线传输系统的传输距离越来越大,而放大器级联增多导致噪声、频率失真和非线性失真的积累,使得信号指标下降。而且电缆的温度特性增加了系统设备的复杂度,远距离传输时,可靠性差。系统的维护管理任务繁重,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4.2微波多路MMDS传输技术
1,MMDS的技术特征
(1)多路微波分配系统MMDS的定义:用微波频率以一点发射,多点接收的方式把电视、声音广播及数据信号传输到各有线电视站、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前端或直接到各用户的微波系统。
(2)频率范围:空间传输2500-2700MHz
接收分配111-750MHz
(3)传输方式:多路微波信号采用空间传输方式。发射与接收应在视距范围内进行。
2,MMDS传输系统的构成:由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组成,发射系统的设备包括发射机、合成器、馈缆和发射天线;接收系统的设备包括接收天线、下变频器和供电器。
3,受无线传输缺陷的局限性
  MMDS传输系统属于无线传输,带有无线传输的通用缺点,如信号怕遮挡、反射出重影、易受干扰。这种方式不适用于人口稠密、高层建筑林立的大中城市。
4.3光纤传输技术
1,光纤传输技术的特征
(1)光纤传输损耗小,可实现电视信号的远距离干线传输,保证电视信号的技术指标。
  CATV系统中用于干线的同轴电缆,即使很粗(例如美国MC750电缆),在750MHz的损耗,也要40dB/km左右。而采用波长1310nm的光信号,其损耗约为40dB/100km。光纤的损耗比同轴电缆降低100倍。显然,用光纤替代每隔几百米必须设置一台放大器的同轴电缆干线,可以实现跨越几十公里的直传。彻底解决了干线放大器级联造成传输信号技术指标下降的问题
(2)光纤频带宽,可以保证多路有线电视信号均衡地传输到各光节点。
(3)光纤无中继传输距离长,且抗干扰能力强,系统可靠性高。
(4)光纤传输技术不仅仅局限于传输有线电视信号,它为开展宽带综合业务传输提供一个开放平台,是宽带综合业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光纤传输系统的构成
  最基本的光纤传输系统由电光变换器(E/o)、光纤和光电变换器(O/E)组成。也称之为光链路。光纤传输系统具有很大的传输容量,在系统中实行着多工传输。
(1)空分多工:(SDM)。(上下各一光纤)
(2)时分多工:(TDM)。
(3)波分多工:(WDM)。
(4)副载波多工:(SCM)。
3,为开展宽带综合业务传输提供开放平台
  光纤有线电视网不仅仅局限于有线电视业务,它可以为开展宽带综合业务传输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是宽带综合业务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光缆构成广域的包括电视业务在内的多媒体网络具有广阔的前景。
4.4光纤同轴混合网--HFC宽带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HFC有线电视网由光纤作干线、同轴电缆作分配网,构成光纤同轴混合网。它充分发挥了光纤和电缆所具有的优良特性,有机地结合而完成了有线电视信号的高质量传输与分配。从而构成了这一独特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络结构。HFC是一个以前端为中心、光纤延伸到小区并以光节点为终点的光纤星形布局,同时,以一个星树型同轴电缆网络从光节点延伸覆盖用户。因而,HFC有线电视网络拓扑是一个星一树形结构。
  在HFC宽带接入网中,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综合数据业务信号在前端或分前端进行综合,合用一台下行光发射机,将下行信号用一根光纤传输至相应的光节点。在光节点,将下行信号变换成射频信号。每个光节点通过同轴电缆,以星树形拓扑结构覆盖用户。从用户来的上行信号在光节点变换为上行光信号,通过上行光发射机和上行回传光纤传回前端或分前端。上下行信号在光传输中采用的是空分复用,在电缆传输中采用的是频分复用。
  HFC网采用频分复用技术,将5-1000MHz的频段分割为上行和下行通道。5-65MHz为上行通道,87-1000MHz为下行通道。上行通道为非广播业务,主要传输包括状态监控信号、视频点播信号以及数据通信业务等。下行通道将87-550MHz为普通广播电视业务,该频段全部用于模拟电视广播时,除调频广播业务外,可安排约54个频道的模拟电视节目。550-750MHz为下行数字通信信道,用于传输数字广播电视、VOD数字视频以及数字电话下行信号和数据,上行数据一般利用5-65MHz频段,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采用QPSK(或16QAM)调制。
  有线电视HFC网上综合多种数字业务是依靠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和机顶盒Set-top-Box。Cable modem系统由置于用户端的Cable modem(CM)和设置于前端的CMTS(电缆调制解调端接系统)组成。用户端CM的基本功能是将上行的数字信号调制成RF信号,将下行的RF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HFC接入网的主要优势为:巨大的接入带宽,可提供各种模拟和数字业务;Cable modem系统的下行速率高是显著的优势,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具有永久在线、无须拨号的优点。
有线电视接入网络的主要业务可分为两大类,即广播电视业务和交互业务。广播电视业务包括目前的模拟电视节目的传输和正在逐步发展的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等其它广播业务。交互业务包括INTERNET接入、视频点播VOD、可视电话、会议电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
5 有线电视电缆传输网络
   有线电视电缆传输网络,作为有线电视城域网的一部分,其规划设计,从规划思路、设计标准、技术指标、施工工艺规范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线电视电缆传输网络已不再象以往那样:每个小区都自成体系,具有接收电视信号的前端、传输外线和楼内分配网络,属于封闭的、小型独立的共用天线系统。今天的电缆传输网络不需要前端,要建成双向传输宽带网络,它不但要符合达到相关的国家标准,还必须执行所在地域有线电视网的总体技术要求。
5.1双向传输的实现方式:
  在HFC接入网中,为了实现信号的双向传输,同时采用了空分复用、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技术。从光节点至前端(或骨干网的分前端)的光纤传输链路中,上下行信号采用空分复用:从光节点到用户的电缆网中,上下行信号采用频分复用,数据传输采用时分复用方式,
5.2回传通道的噪声
  在HFC网络中,反向通道的汇集噪声是影响双向数据传输的主要问题。由于反向噪声大,数据传输链路的C/N大大降低。因此,解决反向回传通道的噪声问题,是Ⅲc网络顺利开展双向业务的关键。
  上行通道中汇集的噪声来源于多种形式。其中,影响上行信号传输的主要是信号的削波失真、网络结构噪声和侵入噪声。
(1)削波失真主要由系统中的反向回传光发射机和双向放大器等传输设备的非线性失真造成。
(2)结构噪声主要来源于系统中的有源设备的器件自身产生的基础热噪声。同时,由于放大器的级联以及各支路回传信号的汇集,造成噪声的功率叠加,形成“漏斗效应”。
(3)侵入噪声主要由外界电磁波的侵入造成。是一种随机的、不规则的射频干扰。它是HFC网络开展双向数据通信需要努力克服的技术难题。系统中的侵人噪声主要有两种,即:A窄带短波信号的干扰:B冲击脉冲干扰:主要包括雷电、电动机、发动机,以及家用电器设备产生的脉冲干扰。
5.3电缆分配网络的组成
1、传输系统
  包括光节点中的正、反向RF放大模快、双向延长放大器、线路分支器、分配器、供电器、同轴电缆等。光节点中的正向光接收机将下行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经置于光节点内的RF宽带放大器放大至较高电平,再由延长线上的延长放大器、同轴电缆和线路分支、分配器,将信号下行信号分路传送给各分配系统。来自分配,系统的反向回传上行信号,从分配放大器的输入端口沿着正向传输的途径进行反向回转,经同轴电缆、线路分支器、分配器、延长放大器,进入光节点,送人回传激光器。
2、分配系统
包括双向分配放大器(即楼头放大器),分支器分配器,双向用户终端和同轴电缆等。
延长线路将下行信号传送到各分配放大器的输入端。分配放大器将信号放大至所需电平后,经过同轴电缆、分配器、分支器,传送给每个用户终端。来自用户的反向回传上行信号,从用户应用设备的回传发射机,通过用户电缆回送人用户终端,经过分支器、分配器和同轴电缆,送到分配放大器的输出端,经分配放大器放大到合适的电平,从分配放大器的输入端送入传输系统。
5.4电缆分配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由于住宅小区的网络规划受土建规划的制约,各种形式风格住宅小区的土建设计千差万别,建筑物大小、高低、形状各异。特别是各小区内建筑群体布局各不相同。因此,住宅小区的网络规划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只能因地制宜。
1光节点的位置
光节点应设置在服务区的中心建筑物内,以达到尽量减少延长线电缆传输的最远距离,并减少延长放大器的级联的目的。进而降低传输信号的噪声和非线性失真。
2光节点服务区的划分
  应按照各建筑物内的用户数量,将相近的建筑物组成500左右的服务区。由于不同结构的建筑物中的用户数量差别较大,因此不宜按照建筑物数量划分服务区。
3、器材选用
(1)同轴电缆的选用
  系统内所有电缆均选用物理发泡电缆。延长线的电缆,应选用外导体为铝管结构的一12电缆。所有外线电缆均采用稳定的聚乙烯外护套。
(2)延长放大器
  由于光接点服务区都不太大,采用手动增益控制放大器(MGC)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延长放大器按使用的模块不同,有推挽放大器和功率倍增放大器延长放大器一般应选用双模块功率倍增放大器。
4、双向放大器上下行通道结构
双向放大器总体上由正向放大通道、反向放大通道、分波器、混合器、稳压电源组成。
正向放大通道由前置衰减器和均衡器、一级放大模块、级间衰减器和均衡器、二级放大模块组成。
反向放大通道由反向放大模块、衰减器和均衡器组成。
5、设计计算公式
(1)放大器输出信号的载噪比与噪声系数的关系:
C/N=Si-NF-2.4
式中:Si为放大器输入电平
NF为放大器的噪声系数
(2)放大器级联后的载噪比(各级放大器工作状态相同)
(C/N)n=(C/N)1-10Lgn式中:n为级联数
(3)放大器的C/CTB取决于放大器的输出
电平,输出电平增加ldB时,C/CTB下降2dB。
(4)放大器级联后的C/CTB(各级放大器工作状态相同)
(C/CTB)n=(C/CTB)1-20Lgn
式中:n为级联数
5.5用户分配网络
1住宅建筑(楼房)用户分配网的组成作为住宅小区网中的分配系统,主要包括用户分配放大器(即楼头放大器)、同轴电缆、分支分配器、用户终端。
2用户分配网使用的设备
(1)双向用户分配放大器
采用双模块功率倍增型或双模块推挽型。
(2)分配器和分支器
分配器和分支器都是无源网络设备,其主要功能为既对下行信号进行功率分配,对上行信号进行汇集。
分配器是将下行信号均匀分成几路,在下行通道中起分路作用。常用的有二分配器(分两路)、三分配器(分三路)、四分配器(分四路)、六分配器(分六路)。
分支器是将下行信号不均匀分成几路,输出信号有主路输出和分支输出。主路输出衰减小,可持续进行再分配。分支输出有一系列的衰减量,供信号分配时选用。同时,将主路输出端和分支输出端的反向回传信号进行汇集。常用的有一分支器、二分支器、三分支器、四分支器、六分支器。
分配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A、分配衰减:指分配器的输人端的输入电平与输出端的输出电平的差值。分路越多的分配器,分配衰减越大。
B、相互隔离:指分配器的各输出端之间的隔离度。相互隔离表征了分配器各输出端相互影响的程度。相互隔离数值越大,相互影响越小。
C、端口阻抗与反射损耗
有线电视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均采用75欧姆端口阻抗。反射损耗是表征各种设备的端口阻抗匹配的程度。反射损耗的数值越大,表示阻抗匹配越好。
分支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A、分支衰减:是指分支器的输入端输入电平与分支输出端输出电平的差值。
B、反向隔离:是指分支器的分支输出端与主输出端之间的隔离度。反向隔离表征了分支器的分支输出端与主输出端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反向隔离越大,相互影响越小。
C、插入损耗:是指分支器输入端的输人电平与主输出端输出电平的差值。分支器的分支衰减越小,其插入损耗越大。
D、端口阻抗与反射损耗:同分配器。
(3)同轴电缆
  分配系统中使用的电缆均采用物理发泡同轴电缆。分支器、分配器和用户终端之间的连接采用-5电缆。分配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分配器,其输出端的分路电缆距离较长,宜采用-7或-9电缆。为了降低回传通道的噪声,应选用四屏蔽电缆。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梦凡 发表于 2007-3-9 17: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HT-BEYOND 的帖子

你的资料很好啊,谢谢!!:) :) :) :)
imagic_m 发表于 2007-3-12 23: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很好啊,谢谢楼主分享
xzy3333 发表于 2007-3-21 14: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很好,看了一下,以后细读。
假龙虾 发表于 2007-3-21 22: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cqiac 发表于 2007-3-23 17: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假龙虾 的帖子

资料很好,看了一下,以后细读。
假龙虾 发表于 2007-3-25 11: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之了.学习~学习~~
游神暴风 发表于 2007-3-31 12: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错,学了要派的上用场才行了。要不也是没用。
ycrtv 发表于 2007-4-8 01: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资料!!学习了。
imwangjianli 发表于 2007-4-8 18: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zjfdl818 发表于 2007-4-11 21: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光缆传输系统的调试与电缆传输系统相比,有何共同点
寒笑 发表于 2007-4-17 23: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线电视网络技术语音视频教程

科技高度发达、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IP技术、ATM技术、SDH技术、光通信技术、数
字压缩技术、数字机顶盒、Cable Moden等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伴随着各种标准的制定和
完善,有线电视网络可选的技术方案多种多样,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各种技术的
特点作出最实际合理的选择。
一、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趋势
有线电视的发展呈现以下明显特点。
1、光纤化
光纤化是网络发展的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用户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服务的需
求越来越多样化,如家庭购物、VOD、家居银行、家庭办公等;另一方面也由于技术的飞速
发展使得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生产销售规模膨胀,光缆、光设备、DWDM的价格不断
下降。这些使得光纤逐步向用户靠拢,最终将直接同用户的终端设备相连,实现光纤到办
公室FTTO(Fiber-To-The-Office)或光纤到家FTTH(Fiber-To-The-Home)。另外,
光分插/复用器、光交换机、光孤子通信技术的出现或即将出现也为网络的光纤化提供了
技术上的准备,欧美、日本等国家都在进行全光网络的试点实验。
2、数字化
网络发展的另一趋势就是数字化,它是信息传播从传统方式向电子和网络形态转变的
重要标志。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数字化都在迅速进行,特别是有线电视网的
数字化为信息交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由于数字压缩技术的发展、成熟和标准化,
今后广播电视无论是信号的获取、产生、处理、传输、接收和存储都将数字化,数字化不
仅使有线电视网络可以传输更多更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同
时也是向基带数字网络发展的一个关键步骤。
到1999年4月18日止,美国在29个城市已经有57个电视台(地面广播)发送数字HDTV信
号,覆盖44%的美国人口。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为此积极地做准备或进行推广,我国在50周
年国庆时也进行了数字电视HDTV的试播。随着多功能交互业务的开发和发展,基带数字业
务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模拟信号趋向于总量减少,最后基带数字信号将全部取代模拟信号,
有线电视网络的基带到户是必然的趋势。
3、分布式结构
网络向分布式结构方向发展。随着网络覆盖区域的不断扩展和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
汇聚到前端的光纤数量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不仅造成网络成本的不断上升,而且给线路的
维护、机房的管理、系统的安全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建立具有分前端的多级光纤网络,资源利用率,提高安全性,增加频带资源利用率,
分散交换设备占用的机房,为未来双向数据交换奠定基础。环状网络可以提高信号的可靠
性,方便地向数字环网过渡。
二、全模拟网络
传统的广播式业务,只需将信号分配到用户端即可,有线电视模拟网络是其理想的模
式。当数字业务校少时,数据信号通过不同方式(如FSK,QPSK,QAM等)被调制成模拟信
号后,在前端和模拟电视节目混合后送入分配网络,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通过频分复用方
式分别被调制在50-550MHz和550-750MHz频段上。
建立分前端后,若采用全模拟网络,全网数据业务的交换和路由都在前端完成,数据
信号的调制和混合也在总前端实现,然后通过一条光纤将模拟电视信号和数字业务信号送
到分前端,再从分前端广播到用户,用户回传信号在分前端汇集后,回到总前端的数据交
换设备。
在数据业务开展初期阶段,设备投入少,该方案可节约投资。但随着数据用户的增加,
它将会面临一些问题:回传噪声汇集起来越严重,平均每个用户的带宽(包括正向和反向
通道的带宽)很小等。这些问题当然可以通过采用光纤的空分技术、上变频技术和 DWDM
技术等来解决,但又回到了单一前端的情况了。
三、全数字网络
数字化是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方向,在建立分前端的情况下,全数字网络指在总前端
进行模拟电视的数字化改造,分前瑞安装数据交换设备,总前端通过一条光纤将数字电视
节目和数据信号送到分前端。从分前端到用户有两种方案:
(1)直接将数字电视信号和调制后的数据信号混合后送到用户家,这种方案需解决
用户家里电视节目的收看问题,由于数字电视接收机还没有进人家庭,需要为每台电视机
配置一个数字电视机顶企(STB),将数字电视信号转换为模拟电视信号,以便普通电视
机接收。
(2)在分前端将总前端送来的数字电视节目解包,转换为模拟电视信号,再经邻频
调制和经数字调制的数据信号混合后送人分配网络。这种方案需要在每个分前端技节目数
量增加数字电视解码器及模拟调制器。
目前,数字电视的进程刚刚开始,如果采用全数字网络,不管哪种方案,都意味着巨
大的设备投人。
四、采用数字/模拟混合网络
电视节目是广播式业务,不需要交换,而基带数字业务则往往是端到端的通信,需要
强大的交换和路由能力,模拟网络显然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线电视
网络中模拟业务占主要成分,基带数字业务很少,广播式星型结构的模拟网可以很好地适
应当前业务的需求。随着多功能业务的开发,数字业务会越来越多,全模拟网络很难满足
业务的需求,而建立一个全数字网络又会带来巨大的投入,因此采用折衷方案,使用数字
/模拟混合网络方式是较为现实的选择。
数字/模拟混合网络是一个网叠网的总体结构,由主前端、分前端连接成干线环路,
分前端下设街道分配中心,必要时街道分配中心也连成小环,从街道分配中心到光节点,
采用“光纤到最后源器件(FTTLA)”的方式连接到用户。
数字网是在HFC网的基础上与模拟网重叠,在干线上独立,在设计HFC网的同时,给数
字网留有适当数量的光纤,HFC网与数字网同缆不同芯。在分前端安装数字交换设备,基
带数字业务的交换在干线的节点(分配端)上完成,在分前端,到用户的数据信号经过数
字调制和模拟电视节目混合后,送人分配网络。
这是一种折衷的方案,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有线电视台可以根据业
务、用户和网络覆盖范围等具体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将分端向用户端推进。目前全国很多
有线电视台都在积极开展数据业务或在为开展数据业务积极准备,数字/模拟混合网络是
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
五、采用DWDM技术
DWD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光通信技术,它使用不同的波长,
可以在同一条光纤上承载多个通道的信息,从而使光纤的传输容量成倍增加。目前数字
DWDM系统可以支持40个波长,模拟DWDM系统也可以支持到16个波长,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
发展,支持的波长数量也不断增加。
使用DWDM技术,在发射端需要会波器,把不同通道的波长混合起来,注入一条光纤,
在接收端需要分波器,把不同的波长分离出来。由于会波器和分波器会造成光能量的损
耗,需要用光放大器(EDFA)对功率进行补偿,而目前EDFA的价格较高;另外,DWDM对
光源的精度要求很高。从整个系统的成本考虑,DWDM在长途干线及由于光纤资源缺乏而
需重新敷设光缆的情况下,可以节约投资。
liliz 发表于 2007-4-24 11: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liness: 楼主真好,太崇拜了,能不能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有机会沟通一下啊
nakuta 发表于 2015-3-15 14: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不能沉底啊

工作多年之后再回头看,更有感触
SHZ大海 发表于 2015-3-16 08: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下来学习。
davia999 发表于 2015-3-17 10: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中广网讯(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12447号-10

GMT+8, 2024-5-18 09:59 , Processed in 0.06898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