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82|回复: 12

关于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请教

[复制链接]
wolfqqc 发表于 2007-3-12 22: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国标委终于颁布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后不久,广电总局马上出台了移动数字电视行业标准,小弟不才,有诸多疑问:1.这两个标准为何要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出台?
2.地面数字电视本身就包含了移动数字电视,而且已出台的国家标准已经说明了是支持移动接收的,为什么还要出台另一个支持移动接收的标准呢?
3.在同一个国家里,对同一个项目的标准就有几个了,那还叫标准吗?
4.这两个标准分别出台,究竟有何意义?


附,最近出台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和移动数字电视标准:

GB 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 2006年第8号(总第95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160项国家标准,其中第28项为《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国家强制标准)

GY/T 220.1—2006 《移动多媒体广播第1部分: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本标准规定了在30MHz~3000MHz的频率范围内,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广播信道传输信号的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   本标准适用于在30MHz~3000MHz的频率范围内,通过卫星和/或地面无线发射电视、广播、数据信息等多媒体信号的广播系统。行业推荐标准,非国家强制标准)

GY/T 220.2—2006 《移动多媒体广播第2部分:复用》(本标准规定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中视频、音频、数据与控制信息的复用帧结构。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卫星和/或地面无线发射视频、音频、数据信息等多媒体信号的广播系统,行业推荐标准,非国家强制标准)

kelly1117 发表于 2007-3-13 11: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最主要的理由,是国标的DMB-TH技术上面尚未完全的成熟,但因为奥运的关系,需要数字电视标准出台,所以只好先推出再说。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原来大家持续关注的T-DMB,这个以移动接收为主要号招的标准,就仍有一线生机。我估计,在09年之前T-DMB在可携式产品的采用是必然的,但之后多标准或者被取代掉就说不得个准了。

freedom2010 发表于 2007-8-1 14: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业间的利益之争............
xczhu01 发表于 2007-8-6 15: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ddddddddd
xczhu01 发表于 2007-8-6 15: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dddddd
老骥 发表于 2007-8-9 07: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行业标准,国标委是不承认的。
ppeter 发表于 2008-1-5 20: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电的系统在国家数字电视标准制定时被淘汰了,所以只能拿自己的系统制定部门标准了。
elule 发表于 2008-1-24 13: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特色:loveliness:
ut.niuniu 发表于 2008-3-7 10: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特色。。特色。。特色呀。。。。
hugy2001 发表于 2008-3-15 15: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足以说明广电总局的效率非常低,要是信产部和广电合并就好了,不知道为何这次大部制改革却保留下来了,看来中国的三网合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hugy2001 发表于 2008-3-15 15: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的理解,好像CMMB(GY/T 220.1—2006 等)是适合7寸以下小屏幕终端的,而GB 20600-2006没有专门考虑这种终端,有点类似欧洲DVB-H和DVB-T的区别。
不知道我这样理解是否正确?请高手指点。
jscatv 发表于 2008-3-15 16: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在于行业利益部门化,集团化,垄断造成的混乱局面,多头管理,交叉太多,职责不清,互相推诿造成的后果,但是又都不想把眼前的利益让给人。祸首是体制,广电之所以那么弱小的根源,上梁不正,何以正下梁!:(
bamcxy 发表于 2008-3-26 15: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特色是关键
利益只是其次啊
明白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中广网讯(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12447号-10

GMT+8, 2024-5-19 00:32 , Processed in 0.08342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